产品介绍
大气环境检测仪AOG-1000
产品特点:
▲PM2.5、PM10、O3、CO、NO2、SO2、O3等检测;
▲支持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气象参数接入;
▲支持3G/4G、RS485多种通信方式,适用各自应用场所;
▲彩色LED显示功能。
▲自带温控控制系统,适应各种天气;
▲顶吸式采样方式,有效防雨,有效寿命5年以上;
▲提供云平台服务,支持智能手机APP、平台软件查看功能;
▲供电方式AC220V 50HZ;
▲壁挂式设计,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1.1 产品概述
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大气环境监测仪,该设备将激光粉尘传感器、电化学传器、数字化处理控制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实时发布被检测环境的真实状况,为了解和治理污染状况提供及时、准确、庞大的数据信息。
配套的大气环境监测平台采用云计算平台,为积累大范围、长时间、复杂预测和模型预测提供基础性数据和依据,为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系统分布式架构方式能根据需要将采集点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能够掌握城市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风向、季节)下的大气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
1.2 检测原理
网格化传感器站点为光散射法监测设备。光散射法是利用光束通过含颗粒物的采样气体时发生光散射脉冲的数量和强度,测量空气中单位体积内不同粒径(2.5μm、10μm)的颗粒物数量,再折算成质量浓度(μg/m3)。
大气环境监测节点是由激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数字化处理控制单元、网络通讯技术、安装壳体和供电系统组成。激光传感器通过折射和衍射的方法检测固体污染物;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化学反应检测空气中的毒性气体;数字化处理控制单元进行信号解析、算法分析和数字量化;通信模块通过成熟的公共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方式,无视传输距离的限制,形成物联网接入方式。
1.3 技术指标
大气环境监测仪选用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型空气自动站,集成环境检测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气象参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压力)、空气六因子(PM2.5、PM10、CO、NO2、SO2、O3)指数,实现通过无线3G/4G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平台,用户可通过监测平台查询站点的污染状况等,为制定环境决策和治理方案提供支撑。
大气环境监测节点部署方式比较方便,能够掌握城市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风向、季节)下的大气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对于城市的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可以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
设备基本参数如下:
l工作环境:温度:-40℃~70℃,湿度:<95%RH 无结露
l供电方式:220V 50Hz,具有漏电保护功能
l采样方式:吸入式
l通信方式:GPRS/3G/4G
l传感器寿命:>2年
l显示方式:64*32LED屏、APP、PC端软件
l重量:约8kg。
检测参数如下:
监测对象
量程
分辨率
精度
PM2.5
0~1000 ug /m3
1ug/m3
±10%F·S
PM10
0~1000 ug/m3
1ug/m3
±10%F·S
NO2
0~1000 ug/m3
1ug/m3
±10%F·S
SO2
0~1000 ug/m3
1ug/m3
±10%F·S
CO
0~50 mg/m3
0.1 mg/m3
±10%F·S
O3
0~1000 ug/m3
1ug/m3
±10%F·S
温度
-40~70℃
0.1℃
±1℃
湿度
0~95%RH
1%RH
±2%RH
风速
0-30m/s
0.1m/s
±0.3m/s
风向
0-360°
1°
±3°
大气压
0-120Kp
1pa
±250 pa
光照
0-100000LUX
1 LUX
±5 LUX
1.4 选址原则
依据特征化的区域网格划分,按照在办事处、区域边界、污染源周边、城市空气质量监控点周边、施工工地、大、中型餐饮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主干道/次干道交叉口、搅拌站、加油站、喷漆房、4S店等规则进行科学布点及监测,而非矩形、扇形、同心圆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布点。实现区域全要素污染因子的实时动态监控、掌握污染的“内生”或“外来”,来源及影响,反应城市背景值、可削减值,污染传输通道、区域环境空气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1.5 应用场所
应用范围
应用描述
典型用户
建筑领域
建筑或爆破的地方的粉尘检测;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粉尘暴露监测
建筑工地
施工现场
生产现场
工矿企业
环保领域
环保监测中心对大气飘尘、大气粉尘的检测,
污染源调查等
1.6 监测平台
本公司自主研发的生态环境建设网络监测系统,该系统AOG-1000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实时发布被检测环境的真实状况,为了解和治理污染状况提供及时、准确、庞大的数据信息。
生态环境建设网络监测系统采用云计算平台,为积累大范围、长时间、复杂预测和模型预测提供基础性数据和依据,为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系统分布式架构方式能根据需要将采集点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掌握城市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风向、季节)下的大气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